读后感:刘庆邦《闺女儿》——从矿工细腻的笔触看乡村女性的命运



最初,无意地看了刘庆邦的中篇小说《哑炮》(《北京文学》奖获奖作品,2010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后来,又读到《卧底》(《小说月报-12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201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就开始留心作家的名字。注意到他的原因是,这两篇小说题材都写煤矿生活,他深刻描写了矿工每天面对的死亡威胁、对女人的渴望等人性,没有绚丽的文字,读起来却震撼人心,且有一股力量,让读者一读,就将小说读下去,一直读到底。原来,他是煤矿工人出身的小说家,作品一半写煤矿,一半写农村,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等。于是,又看了《闺女儿》。

《闺女儿》是当代中国名家名作系列中的一本,以作家的成长背景,如作家和故乡,作家和亲人,以及作家的童年经验、受教育经历等来选定。《闺女儿》收录了六篇短篇小说,以农村为背景,以女性为主题,跟以上两篇小说风格迥异,——6篇小说没有曲折的故事,高潮迭起的情节,或让人惊奇的转折,却蕴含着许多小细节、小感动。

<梅妞放羊>这篇让我印象深刻。它讲述一个叫梅妞的少女每天放羊的朴素生活。在小说中,刘庆邦采用朴素的句子,浅显易懂的文字,引领读者跟着梅妞走进平静温柔的草坡,放她的羊。母羊怀孕了,父亲说,等母羊下了小羊,等小羊长大卖了钱,过年就给梅妞买花布做棉袄。梅妞跟羊谈心,教羊讲话。她采了一朵小白花,送到羊嘴边,不吃,又采了一朵紫花送到羊嘴边,羊还是不吃……看来这只羊的前生真是一个爱花的人……”读到这里,不由得会心一笑,好像在心间绽开了一朵小白花,又一朵紫花。母羊生下了两只小羊,梅妞手指一伸,放到小羊的嘴边去。小羊温嫩的嘴唇吮了一下她指头,她感到畅快,于是起了奇思异想。在瓜庵子里,她诱小羊吃了一下自己的奶。拾粪男人经过,令她惴惴不安,生怕自己的秘密被发现。拾粪男人说要摸她的奶,三只羊一同保护它……刘庆邦在这篇小说中,把握住青春期少女细腻的心思,也体现出乡村少女的单纯、天真与灿漫。梅妞喂小羊吃了她的奶,就骂自己你完了,你的奶让人家吃了,你在瓜庵子里生孩子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让人联想起60后姐姐们说过的童年故事,——在她们小时候,女孩子总以为跟男孩子手牵手、排排坐,就会生下孩子。梅妞果然把小羊当成自己的孩子了,她对它们很亲。带大小羊后,父亲把小羊卖了,她哭成泪人。父亲没有给她做棉袄,她没说什么,又开始了新一轮放羊。整篇小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但是质朴、单纯的感觉贯穿全文,读起来宛若一首抒情歌,故事结束了,又遗韵袅袅,在心窝回旋。

<闺女儿><相家>分别写说婆家和相家的故事。前者讲一个叫的乡村闺女,二姨要给她介绍的对象是中学生。无奈结局妹有心,郎无意,中学生见面后,看不上没受过教育的香,香的等待落空。后者写一个叫的闺女,父亲死了,母亲经表叔介绍,替她相家,也就是在相亲之前,去探看对方的家境,看看男孩长得怎么样,健康与否等。柒的母亲踏上路途,才发现说的对象住的村子太远了,往后女儿要是嫁过去,回娘家多累!到了男方家,又发现对方孩子多,房间根本不够,她连男孩都没看,就要回家了。这两篇小说讲述的都是农村少女的命运,精彩处在于那敏锐、纤细的笔触,以及对闺女种种情系、母亲的关爱、中学生的反应等,生动立体的描绘:香先赌气,又走神时而唱一首歌,时而叹一口气……”,就相亲的事,香独个儿在那里想:本村倒出过几个中学生……他们随便看见什么都不入眼,都能莫名其妙取笑一阵,一个个比公鸡还骄傲。而柒的母亲,到了相家那个时候才明白,男孩健康不健康,本来是她第一看重的,却轮不到这一关,就决定打道回府,因为对方的家庭条件实在太差……<相家>的情节,好比母亲借衣服去相家,对方的父母也穿借来的衣服等,很有画面感,感觉就像在看电影,非常有趣。

<玉字>写一名心高气傲的女子玉字,有多个男子来求亲,她都看不上,却不幸在一个黑夜里,被两个流氓拉去高梁地里奸污了。她的父母不肯报案,警探韩麻子听到消息来访,他们也否认发生过这么一回事。玉字不肯吃东西,瘦得脱了相。她求死不得,只能活了下来,却跟以前判若两人。她身价贱了,委身下嫁自己拒绝过的马三。凭着气味,其实她早认出那是嫌犯。读到这里,读者已料到,这是一个复仇的故事。表面上,玉字是一个好妻子,好媳妇,她让马三很愧疚,对她千依百顺。不过,马三始终不肯套出另一个共犯,还骗她说,对方车祸死了,直到某天,来了一个壮汉,言语轻佻,马三很气,终于杀死了他。就在这时,玉字带着韩麻子出现……这篇小说布局严密,玉字为了复仇,用献身一步步让嫌犯得到应有的惩罚。大概小说性属侦探故事罢,身为读者,有较多的期待,如果情节铺陈能提供更多的悬念,并安排出人意表的结局,或许读起来,会更精彩。

<回门>塑造出坚忍、认命,形象近似母亲的大姐。小说的叙述点,从大姐回门那一刻说起。透过第一人称,回溯自从父亲过世,母亲干父亲的活儿,大姐身代母职,任劳任怨,为家庭贡献。是大姐的大弟弟,一个家的长子。上学后,大姐就不上了。母亲从来没有夸奖大姐,唯一一次为大姐煮了一只老斑鸠,却原来是老鼠肉。大姐蹲在地上,伸着脑袋,手捂胸口,呕得声音很大……”受尽委屈的大姐,没对母亲说一句不好听的话,临出嫁还非常难过,因为下面还有好几个弟弟妹妹,她很替母亲发愁。回门的大姐,眼泪一直没干过。刘庆邦透过,猜测大姐是闹洞房时受了委屈。他鞭策闹洞房陋习的荒唐透顶,又担心大姐老这样憋着总不是个事,时间长了会憋出病来的……”姐弟感情笃深。二姐就不一样。她对大姐态度不友好。二姐那时的志向是到公社商店里当一个营业员。她骂说,大姐回门时的伤心是假装的,其实心里不知多好受呢!还扬言自己将来打死也不出门子。小说的尾声是这样写的:二姐到公社当营业员的愿望没能实现,最终没能逃脱出门子的命运。二姐出门子时,我没在家,到外地当工人去了。二姐给我写了一封信,说她回门那天,守着母亲整整哭了一天。这样的结局,充满了嘲讽的意味,在那个器重儿子的年代,闺女的命运别无其他,最终都成了媳妇。

<拾麦>则通过细节,表达出老人的心酸。故事写方奶奶有三个儿子,都对她很好。老大开诊所,老三卖布,二儿子捡破烂致富。他们为人处世很要脸面,不肯让她再割麦,怕别人说他们不孝顺。方奶奶有一架电视机,她看不明白什么,就是听个响儿,看个热闹儿。”“只要她乐意,摸住电视机上的那个钮子一拧,马上就有人说话,人影随机也出来了。老二老是想着她,对她很有孝心……给她捎吃的,穿的,戴的。但是老奶奶闷闷不乐。张奶奶告诉她,做自己喜欢的事,别管别人说什么。张奶奶也有三个儿子,一个比一个有出息。他们都支持她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很对方奶奶的心思。方奶奶隔天又去拾麦穗了,她享受拾麦的劳动和收获的感觉。最后,二儿子的儿子张良发现了,他们再次阻止方奶奶拾麦穗。方奶奶没有再去拾麦,两三天了,她连门口都没出。原来她病了,是张奶奶发现的。老二、老三不断责备她,一口咬定她是拾麦穗累病的,还很动情的说,弟兄三个哪家都养得起方奶奶。方奶奶闭着眼不说话。只有老大没有提拾麦的事,他说,妈,都是我不对,我这几天只顾收麦,没来看您,没想到您一下子病成这样。方奶奶的眼泪,流下来了。读者的心灵,也被撞击了一下。方奶奶内心的感受、对儿子的宽容,以及儿子的自私、没有处身替老人着想,对我们这些当孩子的,有着反省与思索的意义。

《闺女儿》收录的前5篇小说,贯穿着乡村闺女从初成长到被安排相亲、出嫁的命运,最后一篇写老奶奶在拾麦过程中,回忆起少女时期的快乐,和孩子各自成家后,被冷落的孤独感,刻画的也是女性命运的无奈。据悉,刘庆邦自幼丧父,被母亲和几个姐姐养大。大概得到家中女性的启蒙吧,他对乡村女性的心理历程描写细腻、精准、深刻。小说语言简朴,读起来有一种诗意,非常耐读,跟着情节慢慢走,向前走,走到最后,期待还有下一篇呢。


原载:《季风带》第三期·2017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上汤啦啦食谱(Lala Soup Recipe)

蚝煎食谱(Fried Oyster Omelette Recipe)

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