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河水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在不断流淌,人间的故事在河边发生。它们发生,第二天就被遗忘,而河水依旧在不停地流淌。”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1929——)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好些年前就感兴趣,却晚在去年才买下、过了一年才翻阅。

故事的主人翁托马斯是一个离婚十年,跟前妻有个儿子的风流医生。他一辈子跟数不清的女人发生性关系,却不让爱情产生,直到在波西米亚遇见特蕾莎,两人在一起待个把钟,她陪他去火车站,十来天后,她去布拉格找他,两人做爱,她发烧,在他家待了一星期。

“她就像是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顺着河水飘来,好让他在床榻之岸收留她。”

面对特蕾莎,托马斯发现,“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体现,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体现的。”他爱她。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断跟情妇们发生性关系。特蕾莎从他的书信中,发现了萨比娜。萨比娜想跟他在画室做爱。特蕾莎“想用肉体的痛苦强压住灵魂的痛苦”,于是她“使用针往指甲缝里刺……”

“在情妇们眼里,他带着对特蕾莎之爱的罪恶烙印,而在特蕾莎眼中,他又烙着同情人幽会放浪的罪恶之印。”为了减轻特蕾莎的痛苦,托马斯娶了她,给她弄了只小狗,取名卡列宁。特蕾莎感觉自己爱卡列宁胜于托马斯,因为那是无所求的爱,而卡列宁也不会对她不忠。

特蕾莎和托马斯辗转在不同的城市,特蕾莎离开过托马斯,起初他以为自己轻盈了,因为两人的爱情纵然美好,也很累人,但是他离不开她,“Es muss sein. 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

在苏军占领时期,托马斯发表了一篇论文,引起共产党的瞩目,要他收回自己的言说,他不肯,因此丢弃了外科医生一职,到乡村当门诊医生。“三五分钟,就得处理一个病人,开阿司匹林,开病假条,再不就是打发他们去专业诊所。”在他看来,自己成了办公室小职员,再也不是什么医生。

后来他当上擦玻璃窗工人,要看一看“当一个人抛弃了所有他一直以为是使命的东西时,生命中还剩下什么。”他感受到不在乎带来的快乐,吃惊地发觉自己感觉年轻了十岁。因为发现他的头发有女人下体的味道,特蕾莎心碎了。最后两人搬去乡下,远离了“将她们的下体味留在托马斯发里的那些陌生女人”,警方也不再找他们麻烦。托马斯当了司机,终于迎来忠实的夫妻生活,特蕾莎感到幸福。

与此同时,萨比娜离开了托马斯,跟弗兰茨在一起。为了她,弗兰茨向妻子提出自己有了情妇,还告诉她对方的名字。他跟妻子在一起二十年来,将她与母亲的弱者形象联系在一起,当他发现母亲不曾依附在妻子身上,恨意油然而生。

弗兰茨常常提起母亲,以为萨比娜会被他的忠诚吸引,但吸引萨比娜的是背叛。忠诚让她想到她的父亲,一个清教徒。——背叛,也就是摆脱原位,投身未知,对她是美妙的。过去,一个平庸的布拉格演员有个坏名声,她嫁给他;再也看不到他身上的乖张,她离开了他。“她绝不愿意一辈子跟同一些人为伍,重复着相同的话,死守着同一个位置!”

萨比娜曾经渴望结束从背叛到背叛的危险旅程,渴望停下脚步,但是对她而言,弗兰茨的力量仅仅是外在的,“没有暴力,性爱是不可想象的”,他不会像托马斯那样,“命令她将镜子平放在地,然后赤身裸体在上面爬来爬去”,对弗兰茨而言,爱就是放弃力量,而这在萨比娜看来,一,这是真心话,二,说了这话,他在情欲里便威风不再。

对于萨比娜,爱情一旦公之于众,会变得沉重,成为负担。弗兰茨向妻子坦白彼此的关系之后,她下了决心。“弗兰茨骑着萨比娜背叛了他的妻子,而萨比娜骑着弗兰茨背叛了弗兰茨。”事后,弗兰茨再也找不到萨比娜。

弗兰茨离家那天,妻子冷冷地执意让他走,使他感到失落,“这一辈子他都担心伤害她,也就是为了这一点他才自动给自己套上了愚蠢的一夫一妻制这条准则……”

萨比娜走了,但是她带给弗兰茨美好的生活,由新生和自由带来的快乐。他偏爱幻想,把她幻想为女神。一个戴眼镜的女学生爱上了他,两人在一起,但是他做的一切、发表的论文,脑海里都想着萨比娜,都是为了萨比娜。他崇拜萨比娜,“更像是一种宗教,而不是爱情”。他要再婚,妻子玛丽·克洛德不愿意离婚,她认为,爱情对她最重要,爱情是一场战斗,她会抗争到底……

表面上,小说讲述男女之间的感情故事和性爱关系,实际上,小说内涵丰富,探讨“只能活一回,无法验证决定的对错”的人生里,生命的哲理。读着,读着,总要停顿下来,思索些什么。

——“要活在真实中,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都活在谎言中。”

——“爱情就像是帝国:它们建立在信念之上,信念一旦消失,帝国也随之灭亡。”

——“‘我’的独特性恰恰隐藏在人类无法想象的那一部分……和人类的大脑打交道,他自觉没有比抓住这个‘我’更难的事了。”

——年轻女子讲述着两人幽会那晚的暴风雨,脸上挂着梦幻般的微笑,“真美,令人难忘啊!”她说。她经历了某种美妙的东西,而托马斯没有和她一起经历,他只记得做爱的方式,她说的几句话,甚至内衣的样式。这就是爱与不爱的巨大区别。

——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轻,不能承受地轻,轻若鸿毛,轻若飞扬的尘埃,情若明日即将消失的东西。

——过去的生活,那很有规律,又给人慰藉,有规定的门诊时间,还有病人信任的眼神,这一点他以前好像没怎么注意过,但事实上给他带来了他所需要的满足感。

——“我们全都需要有人注视我们。”

——“她知道自己成了他的负担。她把事情都看得太认真,把一切都搞成了悲剧……她真想学会轻松!”

——“无论是街道还是房屋,都无法找回它们原来的名字……找寻的往昔已经被没收了。”

讽刺的是,弗兰茨在弥留之际,不能说话,面对他仇恨的前妻,只能别过脸去,却给玛丽·克洛德造成了他愧疚、感激的假象。

作者对人性的解剖,一针见血。人有重重欲望,不可能像卡列宁那样,满足于简单的重复。

而最后,“托马斯留下了什么?一句碑文:他要尘世间的上帝之国。弗兰茨留下了什么?一句碑文:迷途漫漫,终有一归。”

这部小说好看,后半部感觉比前半部来得精彩。喜欢那些梦幻场景,神秘而充满隐喻。小说的语境也富有诗意,一些画面唯美。对性爱的描写,或引人遐思。

“你敲一敲墓穴,我就出来,我满眼都是土……我的眼睛变成了两个洞。”

“手一挥,画了一个圈,圈进了体育场、草坪和孩子们,一边说,‘我说这就是幸福’”

“凝望着自己的身体,想透过身体瞥见灵魂”

“她想死于轻之征兆。她会比空气还轻”

轻与重,灵与肉,政治逼害,爱侣不忠,内心的孤独与绝望,人性的渴望,生命的真相……末章特蕾莎的绝望,卡列宁的濒死,描写让人心碎,又充满温情。



人物

托马斯-医生,擦玻璃工人,司机
特蕾莎-女招待,摄影师,牧牛者
萨比娜-画家,吸引她的是背叛,嫁给布拉格演员
卡列宁-特蕾莎的狗
玛丽-克洛德的第一个妻子
弗兰茨-画廊主人
玛丽·安娜-弗兰茨女儿
玛丽·克洛德-弗兰茨妻
阿兰
工程师
西蒙-托马斯的儿子,娶神甫的侄女
戴眼镜的女孩
梅菲斯突-合作社主席的猪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上汤啦啦食谱(Lala Soup Recipe)

蚝煎食谱(Fried Oyster Omelette Recipe)

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