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余华是“先锋派作家”,先锋指其作品与典型背道而驰,具有原创与实验性。网络上,《在细雨中呼喊》这部作品评价很高。余华可是名列中国富豪作家排行榜的作家。

小说以第一人称书写。第一章讲述主人翁孙光林对老家南门生活的回忆。他和哥哥孙光平以及弟弟孙光明同时爱上村里的冯玉青,冯玉青却爱上无赖,后来被抛弃。弟弟因为搭救落水的小孩被河水淹没,父亲孙广才期待为此受到表扬。他的想妄无限放大,最终幻想破灭还进了拘留所。出来之后父亲往对面家寡妇床上爬,哥哥也一样……

接着作者刻画孙光林青春期的彷徨、孤独等,拿捏得蛮好。他的好朋友苏宇和哥哥苏杭两兄弟,个性完全不一样。孙光林和苏宇的感情,不知怎的,起初让人联想起白先勇的小说,隐隐还以为是同性恋呢。

天底下什么荒谬事都有,但是孙光林的祖父跟父亲的关系,感觉有点不可思议。一般类似的情节,如父亲对祖父态度的恶劣,令人心寒,往往让我热泪盈眶,可这部小说读着,读着,好些情节却令人质疑,——祖父打破碗,怕被责怪而诬赖最小的孙子,为了图自己方便,竟然耍起心机,骗孙子把桌子脚砍短,结果孙子被父亲打得半死!觉得这情节缺欠说服力。

最后一部分,讲述孙光林被送去给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妻领养。身强力壮的养父王立强,逼迫疾病缠身的李秀英和他发生性关系。他在外面有了女人,被揭露时,竟然老羞成怒,要用炸弹炸死揭露他奸情的同事妻子,结果误炸死对方的两个儿子,李秀英发疯。感觉整部小说如经营得好,呈现的沉重主题如贫穷,老人成为家庭负担,老人的委屈,个人的命运等,是可以很深刻的。可是在作者的笔下,更多时候读起来觉得荒诞、刻意、无厘头,脑海不由得浮现周星驰的名字。

怎么说呢,《在细雨中呼喊》的情节,读起来欠缺扣人心弦的力量和打动人心的真实感。起初还觉得不错,越读越觉得无聊,尤其不喜欢后半部。被王立强炸死孩子的女人,半年以后又怀孕了,"简直有些趾高气扬......逢人就说,炸死了两个,我再生两个",尽管婆婆那个年代死个孩子确实是再普遍不过的事,但是怎么可能没有感情,还这么38呢。

小说结构杂乱,好像老奶奶讲故事,记忆起什么,就讲些什么,这里讲一段,那里讲一段,听的人固然明白了,却觉得若有一个剪接师,让小说更顺畅、更精彩,那可妙极。

兴许是我语言能力有限,鉴赏能力不足,不懂得品味吧。除了一些情节感觉牵强,语言也怪、叙事手法浮夸。因为作者以孩子的视角书写,而看这部小说的同时,也在阅读另一部同是以孩子视角书写的俄国名著,相比之下,觉得后者深刻多了。

懂小说的人或余华迷多半会斥我这个门外汉,说什么屁话,然则这纯粹是一篇读后感,记录个人感想。

不过,因为喜欢《许三观卖血记》,对于他的另一部代表作《活着》,闲空时倒想翻阅。






评论

  1. 余华的作品一本都还未拜读过,“活着”电影版也还未观赏。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跟近代中国文学起不了共鸣。借用你的话,就是鉴赏能力不足呗 :)看多了别人的阅读心得,益发觉得自己的阅读范围实在窄。

    五四时代的作家如钱钟书,杨绛,鲁迅,老舍的作品,念书的时候常常翻阅,现在也还是很喜欢。

    回复删除
    回复
    1. 阿reen早啊!

      你的阅读很丰富了,只能说,书海无涯吧。

      除了近一年,上一个常阅读的时段就属中、小学时期了。当时的选择非常有限,家里有什么,就读什么。读过一些鲁迅、巴金等的作品,当时喜欢徐速的小说,和一些外文经典。

      近代啊,读过的不多,喜欢苏童和迟子建的作品=)


      删除

发表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上汤啦啦食谱(Lala Soup Recipe)

蚝煎食谱(Fried Oyster Omelette Recipe)

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