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紫书《无巧不成书》




最早在花踪文集中读到黎紫书的小说,当时很喜欢,但书海无涯,过了这许多年,才初次翻开她的个人合集:《无巧不成书》。这本合集收录的是每篇一千字的微型小说,由方路作序。

一千字的微型小说是很好读的,夜深人静,躺在床上,随手翻阅一两篇,有些觉得很有意思,点子新颖好玩;有些情节发展在意料中(<雨天>/<圣手>),或故事略嫌老套(<失去的童年>/<涟漪>还汽车故障,赶着发文件给客户哩,偏又等不着计程车,一个电单车停在面前……不是港剧里烂用的桥段?)。不管怎样, 微型小说文体轻盈,大部分读起来不大影响情绪,读完灭灯,呼呼睡去,人间一大快事。

这本合集收录的微型小说品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写得真好,非常生动;有些真情流露(<祭辰>/<菊花>);有少数转折不大通顺(<唇语>);有些内容看似从自身经历提炼,读起来很有力量(<消失的后巷>/<嫦娥悔婚>);有些情感拿捏不大精准,或没有足够的情感投入(<心结>),读起来不到味,有些部分情节发展不大合乎逻辑(<失去的童年>/<圣手>/<两难>)。

这本合集的简体版,2006年由有人出版,繁体版2010年由宝瓶出版。2006年,作者才三十几岁吧,已握起魔笔,写下这许多篇微型小说,着实了不起了。

马来西亚较有成就的小说家,非黎紫书莫属。听过一些作家私下批评她的作品,相当尖酸——想一想,她才女一名,有莫文蔚的面孔,又得奖无数,会不会是她的光芒,招惹了嫉妒的眼光?据欣赏她的一名老作家说,她的长篇,值得想写小说的后辈们阅读和学习。接下来,想找来她的其他作品,一一拜读。

《无巧不成书》收录的作品中,有几篇是我比较喜欢的:


消失的后巷

这篇很像散文,又有一点魔幻的感觉。写记忆中学校附近的巷子里,有一个书报摊,小时候主人翁常去那里,有很深刻的记忆,可是后来跟人提起那后巷,没有人记起来,她说破了嘴,人家觉得记错的是她。他们只记得她不幸的童年,不健全的家庭,躁郁症的母亲,和不回家的父亲,以及她那段日子的缄默与自闭。现在他们发现她当初还有过妄想症,她不排除那样的可能,是想象出来的后巷。现在他父母离世,自己跟丈夫离婚,膝下无儿,她不害怕,觉得走下去有灯。很喜欢这篇。

阳光淡淡

这篇写看着儿子在泳池溺毙,到儿子死后儿子的朋友不知道,还常常来门外叫儿子,全篇语气淡淡的,就像题目那样,悲痛的情绪极力压抑,产生的效果更强烈。

*这篇有点像以前读过的一篇苏童的小说。

惩罚

这篇是很悲伤的,写爸爸、妈妈不断不断为阿嬷的事而吵架,最后把阿嬷送走,还因为“我”的图画中有阿嬷,两人又吵了起来。“我”的口吻是稚气、天真的,只关心一定要说服爸妈出席家长日,不然又要被罚站了。

这一生

这篇很像以前在电邮盛传一个我很爱的广告视频,印象中有一个baby从出生到成长到掉入棺材,不过在几秒钟的转换中发生。这小说也有这样的效果,很悚然的,喜欢她运用的技巧。用雨天贯串全文,转换场景,女主人翁从叫儿子起床送他出门,杯公婆骂,送丈夫去上班,到公公死了,到婆婆也死,到丈夫也死,到伺候念医科的儿子,和看媳妇的脸色,一生就这样。文集中另外一篇,<人寰>也用这篇的技巧,但是没有这篇写得那么好。

阿里和我所不知道的

这是一系列三篇之一,其实三篇都很好玩。以轻松的口吻写种族课题,字里行间饱含讽刺性。



这篇是很沉重的,为救孩子失去腿的父亲,晚年后和老伴在老家,孩子们嫌弃老屋,在外买了房子,他与狗为伴的寂寞。人生不总是这个样子吗?

人瑞

这篇刻画老人的孤独,和子孙后代人情的单薄,非常惊悚。主人翁是个人瑞,因为被访问,儿孙们都回来,在荧幕前一整个幸福人瑞的图景,访问的最后,人家问,老太太这么多儿孙,一定不愁寂寞吧?她浑身一颤,心情烫得她全身都痛,不知道该不该开口。录影结束,她子孙一哄而散,地址也没有给她。她在老人院里不断翻出录影带,被别的老人骂。这篇与刻画人瑞的孤独和痛苦的极短篇<寿比南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发现作者很喜欢以男性身份视角来写小说。有时候比较不够“融入”身份,如<两难>里的男主角,读起来就觉得是女性写的,在苏童小说也发现过他以女性,却不是女性视角。<养鸟>也一样,“把鸟笼挂在那里,感觉与天空比较近,不是吗?”这是女性的说词和想法。
*很喜欢宝瓶出版社出版的黎紫书作品,《无巧不成书》和《简写》的封面。


2017-09-08 阅读完毕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上汤啦啦食谱(Lala Soup Recipe)

蚝煎食谱(Fried Oyster Omelette Recipe)

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