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
窗,是一间屋子的眼睛。窗外的风景映入室内,原本密闭的空间,顿时开阔。
那天,朋友带着她到中国旅行的照片到访。他们入住的其中一间温泉度假屋,房间有一扇开阔的窗。窗外蓝天白云,远山青翠,树影摇曳,古色古香的屋顶若隐若现,那风景,简直是一副画!一霎时逮捕了我的心。
还有一张照片中,朋友的先生坐在窗前看书,她悄悄自后方拍下那背影和窗外景色。“太写意了!”我忍不住赞道。“他有没有说,想在窗前作画?”我问。朋友的先生是一名建筑师,记忆中,同窗时,他的素描画得很不错。朋友笑答:“有啊!”果然,喜欢画画者都有着类似情意结。
他们住的另一间度假屋,也吸引了我。原因?还是因为窗。我指着度假屋里的小窗台说:“除了落地窗,我最喜欢就是窗前有个window sill!”住在三楼洋房的朋友回说,她与先生旅游回来,最近就老在想着,怎么在自己家中打造这样一扇窗。
我想起几年前和伴侣找房子看屋时,自己也一直留意房内窗子是否有窗台。“现在很少有了,”伴侣说:“因为房子越盖越小,而且我看见网络上,有一部分人认为,窗台没有用处,还很占地方。”我听了,眉眼一垂,回说:”就算没有用处,看着也心情大好嘛!”伴侣呵呵一笑,大概最爱了解他的妻,绝对会象扎根似地呆坐窗台,久久地欣赏着窗外风景,或在窗台摆上几棵小绿植物和简单的装饰品,光是欣赏着就感到高兴,或在阳光洒落时,一边喊着他赶快来看风景,一边急着拿起相机兴奋地进行拍摄……
其实,当真想要家中有个落地窗或者窗台,都并非难事,只要肯花钱请人装修,不就有了吗?最困难的是窗外要有理想的风景。如果窗外看去并不赏心悦目,就算有了窗台,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住的是有地房子,一切还能由自己掌控。还记得大一那年,设计课的studio导师带我们参观她的家。她的卧室有一扇窗,至今还留在我心底。窗外的空间其实很小,但是她设计了一个迷你花园,种满茂盛的热带绿植,从窗里外望,绿意盎然,生活中就算心里烦乱,想必看了也会平静下来。
我们后来找房时,差点选上的一个单位,就因为屋内的窗外望时,全是密集的建筑高楼,离窗很近,少了开阔的风景,并且没有可以让自己打造小花园的可能性,加上发现到其他一些社区问题,而最终取消了订单……
假如我有一所属于我俩的房子,一定要有一扇落地窗,或者有小窗台的窗子。就算窗外看不见远山、绿林,或潺潺小溪,那至少也要种满美丽的花草,或让攀藤植物挂满窗沿,垂下浅浅紫色的牵牛花,或结满累累果实的百香果……
读研究所时,我曾游览苏州园林,最让我心动的,正是那些诗意而典雅的窗。窗,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点睛之笔。园林里的窗造型各异,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葫芦形、菱形等,还有雕刻着吉祥图案、植物纹样、几何纹样的,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寓意和审美情趣。这些窗,不只能采光通风,还能框景、借景、分割空间、点缀装饰,让园林之美层次更丰富,意境更深远。
而唐诗宋词里,不也常有窗、景交融的画面吗?窗是情绪的出口,芭蕉、梧桐、夜色、细雨,从窗内到窗外,心境与景致相互映照。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里那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孤独地守在窗前,一个人怎样才能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李清照的忧伤,透过她对窗外景物的刻写,表达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小宅》:“小宅里闾接,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小屋座落在小村庄里,与邻里紧密相连;篱笆稀疏,鸡犬可自由穿行。南巷的清流被巧妙地引入院中,而北邻家的微风也穿窗而过。朗读至此,我们仿佛已能感受到微风拂面,一片静谧。果然,诗人接下来写道:“……庾信园殊小,陶潜屋不丰。 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 虽然这宅子比不上庾信那宏大的园林,也不及陶潜隐居时屋舍的富饶。但诗人却表示,何必在意房子的大小?真正的宽窄,原系于内心。——如果少了一扇“窗”,大概很难在精神世界中,寻找一缕风清和闲适吧。
那天,朋友带着她到中国旅行的照片到访。他们入住的其中一间温泉度假屋,房间有一扇开阔的窗。窗外蓝天白云,远山青翠,树影摇曳,古色古香的屋顶若隐若现,那风景,简直是一副画!一霎时逮捕了我的心。
还有一张照片中,朋友的先生坐在窗前看书,她悄悄自后方拍下那背影和窗外景色。“太写意了!”我忍不住赞道。“他有没有说,想在窗前作画?”我问。朋友的先生是一名建筑师,记忆中,同窗时,他的素描画得很不错。朋友笑答:“有啊!”果然,喜欢画画者都有着类似情意结。
他们住的另一间度假屋,也吸引了我。原因?还是因为窗。我指着度假屋里的小窗台说:“除了落地窗,我最喜欢就是窗前有个window sill!”住在三楼洋房的朋友回说,她与先生旅游回来,最近就老在想着,怎么在自己家中打造这样一扇窗。
我想起几年前和伴侣找房子看屋时,自己也一直留意房内窗子是否有窗台。“现在很少有了,”伴侣说:“因为房子越盖越小,而且我看见网络上,有一部分人认为,窗台没有用处,还很占地方。”我听了,眉眼一垂,回说:”就算没有用处,看着也心情大好嘛!”伴侣呵呵一笑,大概最爱了解他的妻,绝对会象扎根似地呆坐窗台,久久地欣赏着窗外风景,或在窗台摆上几棵小绿植物和简单的装饰品,光是欣赏着就感到高兴,或在阳光洒落时,一边喊着他赶快来看风景,一边急着拿起相机兴奋地进行拍摄……
其实,当真想要家中有个落地窗或者窗台,都并非难事,只要肯花钱请人装修,不就有了吗?最困难的是窗外要有理想的风景。如果窗外看去并不赏心悦目,就算有了窗台,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住的是有地房子,一切还能由自己掌控。还记得大一那年,设计课的studio导师带我们参观她的家。她的卧室有一扇窗,至今还留在我心底。窗外的空间其实很小,但是她设计了一个迷你花园,种满茂盛的热带绿植,从窗里外望,绿意盎然,生活中就算心里烦乱,想必看了也会平静下来。
我们后来找房时,差点选上的一个单位,就因为屋内的窗外望时,全是密集的建筑高楼,离窗很近,少了开阔的风景,并且没有可以让自己打造小花园的可能性,加上发现到其他一些社区问题,而最终取消了订单……
假如我有一所属于我俩的房子,一定要有一扇落地窗,或者有小窗台的窗子。就算窗外看不见远山、绿林,或潺潺小溪,那至少也要种满美丽的花草,或让攀藤植物挂满窗沿,垂下浅浅紫色的牵牛花,或结满累累果实的百香果……
读研究所时,我曾游览苏州园林,最让我心动的,正是那些诗意而典雅的窗。窗,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点睛之笔。园林里的窗造型各异,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葫芦形、菱形等,还有雕刻着吉祥图案、植物纹样、几何纹样的,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寓意和审美情趣。这些窗,不只能采光通风,还能框景、借景、分割空间、点缀装饰,让园林之美层次更丰富,意境更深远。
而唐诗宋词里,不也常有窗、景交融的画面吗?窗是情绪的出口,芭蕉、梧桐、夜色、细雨,从窗内到窗外,心境与景致相互映照。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里那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孤独地守在窗前,一个人怎样才能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李清照的忧伤,透过她对窗外景物的刻写,表达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小宅》:“小宅里闾接,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小屋座落在小村庄里,与邻里紧密相连;篱笆稀疏,鸡犬可自由穿行。南巷的清流被巧妙地引入院中,而北邻家的微风也穿窗而过。朗读至此,我们仿佛已能感受到微风拂面,一片静谧。果然,诗人接下来写道:“……庾信园殊小,陶潜屋不丰。 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 虽然这宅子比不上庾信那宏大的园林,也不及陶潜隐居时屋舍的富饶。但诗人却表示,何必在意房子的大小?真正的宽窄,原系于内心。——如果少了一扇“窗”,大概很难在精神世界中,寻找一缕风清和闲适吧。
我去旅行,每天爬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拍窗户外面的早晨风光。
回复删除我喜欢的窗口有一层白纱帘,早上透光,偶然随着微风飘逸,岁月静好的美丽。
我也是有文艺的一面,哈哈。
哎呀呀 sk姐形容得太动人了 我也非常喜欢那透光的白纱帘哩,竟然忘了它,可见生活磨去了我的诗意和文艺,呜呜
删除妹妹说得好,我也很喜欢从室内拍窗外的景色, 仿佛框起一幅画。
回复删除谢谢Linnh姐,不怪得我们仨(Linnh姐和楼上sk姐)都投契!
删除我就是觉得咱仨人属于感性的小女人,哈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