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血有泪的传记——《为了活下去:脱北女孩朴研美》读后感
“喂,你们在那边会饿吗?”
最初在面子书看见前同事方肯发布《为了活下去:脱北女孩朴研美》一书的封面图,是近半年前的事了。当时被书名和封面女孩的照片深深吸引,谷歌了作者和该书内容简介,蠢蠢欲动。两三个月后,研究所同学诗蕊阅读了此书,也在面子书发表读后感,更让我迫切感到想阅读的欲望。一直到月前,此书才出现在新加坡书局里。我站在书架前随手翻阅,精彩的内容和简洁、生动的文笔让我片刻就把前言和第一章一、二节读毕。在新加坡买书,很多时候下不了手,心想文艺气息较浓的居銮,书局说不定也有卖呢,——趁着四月头回返居銮,赶紧到书局探问。员工一听书名,就领着我到高高叠起的书堆前取了一本。因为有打折,加上兑换率的缘故,价格是新加坡的三分之一哩!
随着文字走进朴研美在北韩的生活,惊心动魄。故事揭开了北韩神秘的面纱和脱北者逃亡过程的煎熬与苦难。在北韩,人们生活落后、贫困、封闭;一生中没有对自己的爱,没有对家人的爱,也没有对朋友的爱,只有对“伟大领袖”金日成和金成日当作神一般的崇拜和敬爱。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都会被保卫部的探员捉去政治犯集中营,接受惩罚甚至处死。探员无所不在,人们生活在阴影中。“就算你以为旁边没人,小鸟和老鼠也听得到你在窃窃私语”。
出生的背景,更决定了北韩人一生的走向。“出生成分”制度把人民分成三大类:地位最高的革命分子阶层,地位第二高的“基本”或“动摇”阶层和地位最低的“敌对”阶层。出生成分高的人,能获得政治权利,上好的大学,得到好的工作。出身成分差,就一辈子种田割稻,遇上饥荒可能饿死。要爬上更高一层,比登天还难。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打下最底层却轻而易举。
北韩电流不足,没有水供,人们粮食缺乏,小孩没有玩具,对手机、网络、电脑更闻所未闻。生活在北韩惠山市的朴研美,童年只有鸭绿江对岸中国长白市的灯火,对岸人家厨房飘出来的油面和水饺香,以及中国小孩传来的叫喊声:“喂,你们在那边会饿吗?”——很难想象作者是出生在1993年的女孩,很难想象书中故事是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真人真事。那样拙劣的生活环境,不是只存在于40年代父亲的童年岁月吗?
为了有一口饭吃,为了寻找私自逃往中国失踪了的姐姐,作者朴研美在13岁那年,抱伤装成18岁,跟冒充28岁(其实是41岁)的母亲,在带路人的带领下,跑过结冰的鸭绿江河面,逃到中国长白市。如果以为逃到长白市,朴研美和母亲就能获得自由,得到“身为人”所拥有的尊严,过着“身为人”所拥有的生活,那么读者恐怕要大失所望了。在中国,母亲为了保护朴研美,牺牲了自己。她被朝鲜裔中国掮客当着13岁朴研美的面强暴了。人肉贩子把他们当做物品买卖交易。13岁的朴研美,后来还是逃不过失去贞洁的命运……
书中情节辗转起伏、复杂多变,这不是小说家创造的故事,而是朴研美有血有泪的生活传记,读起来更像鞭子那样抽打人心。觉得自己很脏,心里绝望到极点的;夺走贞操又助她寻父、寻母的中间商;禁锢她还说其他女子都喜欢他,连女大学生也是的富豪;为了外面的女人下场凄惨的父亲;被打破脑袋还包庇男友的母亲;冒着被捕的风险也帮她逃亡的宗教人士……除了南韩统治者的独裁与腐败,中国人肉贩子的无良,书中对人性的丑与美,人心的矛盾、孤独、无助、愧疚、无奈等,也表露无遗。也许是第一手经验的缘故,作者的描写鲜活生动。“好多具遗体堆在医院的院子里,老鼠最先吃掉眼睛,因为那是人体最柔软的部分……”当我把部分情节转述给伴侣听时,连他的五官也全皱在一起。
读完整部传记,我感觉那短短十几、二十年的生命啊,作者朴研美简直像经历过一整个世纪的苦难。激动人心的是她不屈不挠,勇敢、刚强、坚毅且积极向上的精神:“我把十二年的教育塞进接下来十八个月的生活里……我向自己发誓,一年要读一百本书,后来真的办到了。”“尽管有种种反证,我仍然相信有股仁慈的力量在指引着这个世界……”“没有念书或上家教的时候,我会听英语有声书和TED的演讲,即使睡觉时也不例外……”
书中还包含了朴素、知足的快乐,亲情的伟大和温暖,友情的扶持等。《为了活下去: 脱北女孩朴研美》这本书,让人迫不及待推荐呢。
* 4月发出去的稿件,过了半年,以为投篮了,编辑说,几个月前早刊登了。
《星洲日报·读家》4-9-2017
* 4月发出去的稿件,过了半年,以为投篮了,编辑说,几个月前早刊登了。
《星洲日报·读家》4-9-2017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