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人都爱吃草
“不要叫我吃草!”姐夫不喜艾叶味,说像草。“艾叶也称艾草,是“草”没错。”我哈哈笑。
“叶”家兄弟姐妹们爱吃“草”。老家的艾草一发嫩芽,就被采收。艾叶煎蛋和艾叶黑豆汤伴我们长大。妹妹从澳洲回来,大鱼大虾她不稀罕,惟独就表示很想吃艾叶。生活在大城市,世界各地的食材不难寻获,可艾叶的踪影,不曾见过。
艾叶煎蛋是客家人的家常菜。洗净的艾叶预先切细,烧热油锅、爆香姜丝后,加入艾叶和少许海盐翻炒,倒入打散的蛋液,煎至金黄香气四溢,反面再煎香,起锅后,用筷子轻轻撕开裹住艾叶的鸡蛋,把热气释放出来,艾叶清雅的芳馨,也在空气中活跃起来,食欲立马被撩拨,蠢蠢欲动。艾叶煎蛋,配粥下饭都合适。艾叶熬汤,更令人垂涎。
艾叶一大把、黑豆一小把,与全鸡一起扔进慢炖锅(slow cooker)里,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煮八小时——一上桌,艾叶汤香气逼人,轻轻地啜一口,眼睛都眯起来了,实在舍不得一下喝光,于是就慢慢地品味着。黑豆呢,入口即化,鸡骨轻轻咬碎,吮呀吸地,骨髓带汤滑入喉头,鲜美甘甜……
然而艾叶究竟是什么?艾叶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分裂的叶子边缘有粗锯齿,叶背长有白丝绒毛,轻轻揉搓,会发出香气。艾叶具药用价值,内服能祛寒止血,外用可治皮肤瘙痒。古人点燃艾叶驱蚊虫,现今台湾商家,也大量生产艾草,运用生物科技研发养生茶、洁肤皂、天然熏香和面膜等。
我对艾叶爱不释手,曾把它偷渡到狮城,养在窗台上。身为野菜它本易于生长,可城市一隅,它偏不肯活。是想让生活在异乡的人,沉溺于思乡情绪?除了在老家品尝父母做的艾叶料理,现摘带回的艾叶都不耐放,藏在冰箱里,也只能维持三五天,之后就迅疾凋萎成干草。
有一次,老同学提着她母亲做的艾粄,越过长堤带给我。握着叶绿色的艾粄,我一口口吃着,心里暖乎乎。艾粄的外皮用糯米和艾草制成,Q弹清香,绿豆沙内馅甜而不腻,留在齿牙间,细致美味。过去生活在雪隆,每逢周末,我都和哥哥开车到士毛月新村购买各式客家糕点。其中我们最爱的客家糕,味道就与艾粄近似,亦有青草的芳香,只是加入的草种不一样。
清明时节,客家人以艾粄祭祖。除了艾叶,也可在面皮中加入鼠麴草、鱼腥草、鸡矢藤或使君子等。士毛月新村的粄,用的是哪一种草我不清楚,当初怎么忘了问呀!
后来尝试做艾粄,我从老家带回艾草,洗净烫煮,搅拌加入糯米粉和少许澄粉,揉搓成粄团,平均分割后,裹入预先以去壳绿豆、黄砂糖、花籽油和水制成的绿豆泥,收口揉圆,置于模具中,用手掌压实成型,放在一张张烘焙纸上,入炉蒸熟。蒸熟后,不急着打开,稍等水气慢慢蒸发,一个个艾粄就柔软丰盈,鼓胀胀的。
我这儿有客家村,常年都有道地的客家菜吃,来找我呗!呵呵
回复删除😋我要榴蓮,哈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