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吃蛋
哥哥、姐姐农地里养的鸡们悠然自得,日子过得安逸舒适。它们吃好住好,一只只丰腴健壮,羽毛光泽亮丽。尤其那只大公鸡,吃饱喝足后,无所事事,成天喔喔啼叫,聒噪得很!胖母鸡们就不一样,它们每天都蹲在窝里忙下蛋。奇怪的是,尽管有数个窝,它们却偏爱挤在一块儿,似乎下蛋也怕孤单?一天下来,它们轻松产下十几颗蛋,装满一整托蛋盘。那些发育完善的鸡蛋,要么由母鸡孵化,要么借助照明灯培育;至于未受精或不适合孵化的初生蛋,则化作盘中餐。日复一日,农地里无数只小鸡啄破壳而出,唧唧鸣叫,景象热闹。
农地每天产出的鸡蛋很多,住在农舍的几位家人往往吃不完。每当有朋友到访,哥哥就把鸡蛋分送给他们。自家农地产的鸡蛋品质优良,蛋壳坚硬,蛋黄紧实,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日常,我和伴侣平均每天可吃上三四颗鸡蛋,从简单的荷包蛋、水煮蛋、蒸蛋到各种炒蛋,如苦瓜蛋、番茄蛋等,每一道都别具风味。鸡蛋料理看似平凡,可只要肯花点心思,总能让人吃个意犹未尽。只可惜我们住得远,不便把这些新鲜鸡蛋带回狮城。
有趣的是,曾有医学观点认为鸡蛋胆固醇高,不宜多吃,引起许多人谈“蛋”变色。我兴趣班上,七十多的老师提起此事便道:“那些鬼佬,以前说鸡蛋不好,多少人不敢吃;现在又说鸡蛋好,幸好我听过一位名中医说鸡蛋是好东西,尤其是蛋黄,只是一天别吃超过一个。”一名同学立马附和,说她有个茹素的朋友素营养不良,医生劝她多吃鸡蛋补充营养。老师和同学们一番话,让我想起父亲常讲的中庸之道,应用在饮食之上,也恰恰合适。我和伴侣的体检报告,胆固醇含量不就在正常水平嘛!
说到鸡蛋,不得不提伴侣爱吃的生熟蛋。在新马的早餐文化里,生熟蛋、咖椰牛油吐司和一杯咖啡或奶茶,是经典组合。生熟蛋敲开来,打入碟子,淋上酱油,撒上胡椒粉,稍作搅拌,就可咕噜直饮,或蘸吐司吃。这种生熟蛋一般靠热水浸泡,蛋白凝固,蛋黄仍是流心状态。新马人豪爽,烹饪习惯大多agak-agak,做好的生熟蛋打开来,有时连蛋白也呈液状;有时凉了才上桌。如果吃到完美的生熟蛋,伴侣就会一脸满足,赞不绝口。其实,安全起见,生熟蛋最好选用经过杀菌处理的蛋,可外面小贩哪里会用这种相对昂贵的食材呢!伴侣认同我的说法,渐渐也少吃外面的生熟蛋。可无论我们怎么改变生活习惯,道地的经典早餐地位始终不可动摇。据说台湾旅客到新加坡,很多就会专程赴咖啡店,体验这道地早餐!
有趣的是,今年夏天的德国行中,我和伴侣越过边境,来到美丽的法国村庄科尔马(Colmar)。在那座15世纪的民宿,早餐自助餐台上,一个大陶瓷碗里,铺上浅褐色纸屑,摆满了鸡蛋。我和伴侣各拿了一个,再挑选了牛角面包、可丽饼、酸奶、果酱和牛油,回到桌边。我随手拍了几张早餐照,便“啪嗒” 一声,把那鸡蛋朝碟边一敲,剥了壳送入口中。法式软煮蛋蛋白凝固,蛋黄半熟,正是我喜欢的熟度,美味极了!
忽然想起没听见别人敲蛋壳的声音。“你看一看,他们是怎么吃的?”伴侣笑道。抬头四望,发现住客们的鸡蛋,都摆在一个美丽小杯里。他们用小茶匙轻敲蛋壳,以手指小心剥开,再优雅地用茶匙一口口享用。原来,那是能够把鸡蛋垂直放置、专门放蛋的蛋杯(egg cup)。我的嘴巴张成“O”字形,脸又热又辣。
我赶紧也去拿了一个蛋杯,体验这“斯文”的吃法。葡萄藤下的餐桌上,那彩绘有紫罗兰和粉红玫瑰的陶瓷蛋杯吸引来蜜蜂,嗡嗡萦绕。小茶匙敲蛋壳的过程怪麻烦的,我拍照给妹妹看,笑称法国人吃蛋也太讲究了。妹妹回了四个字:“脱裤放屁!”那是父亲的常用语,一针见血,我笑个前仰后伏。
后来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德国、英国和比利时等地也都有用蛋杯吃软煮蛋的习惯。“搞不好我们的生熟蛋,就是英殖民时期传来的。”伴侣说。果然,生熟蛋配吐司和咖啡的经典早餐,据说就源自英殖民时期,——曾经在英国船上担任厨师的海南人,于新马落地生根后,开咖啡厅卖经典早餐,融合了本地特色。
一颗生熟蛋或软煮蛋,你喜欢直接剥壳大口吃,还是像欧洲人那样用蛋杯细细品味?
农地每天产出的鸡蛋很多,住在农舍的几位家人往往吃不完。每当有朋友到访,哥哥就把鸡蛋分送给他们。自家农地产的鸡蛋品质优良,蛋壳坚硬,蛋黄紧实,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日常,我和伴侣平均每天可吃上三四颗鸡蛋,从简单的荷包蛋、水煮蛋、蒸蛋到各种炒蛋,如苦瓜蛋、番茄蛋等,每一道都别具风味。鸡蛋料理看似平凡,可只要肯花点心思,总能让人吃个意犹未尽。只可惜我们住得远,不便把这些新鲜鸡蛋带回狮城。
有趣的是,曾有医学观点认为鸡蛋胆固醇高,不宜多吃,引起许多人谈“蛋”变色。我兴趣班上,七十多的老师提起此事便道:“那些鬼佬,以前说鸡蛋不好,多少人不敢吃;现在又说鸡蛋好,幸好我听过一位名中医说鸡蛋是好东西,尤其是蛋黄,只是一天别吃超过一个。”一名同学立马附和,说她有个茹素的朋友素营养不良,医生劝她多吃鸡蛋补充营养。老师和同学们一番话,让我想起父亲常讲的中庸之道,应用在饮食之上,也恰恰合适。我和伴侣的体检报告,胆固醇含量不就在正常水平嘛!
说到鸡蛋,不得不提伴侣爱吃的生熟蛋。在新马的早餐文化里,生熟蛋、咖椰牛油吐司和一杯咖啡或奶茶,是经典组合。生熟蛋敲开来,打入碟子,淋上酱油,撒上胡椒粉,稍作搅拌,就可咕噜直饮,或蘸吐司吃。这种生熟蛋一般靠热水浸泡,蛋白凝固,蛋黄仍是流心状态。新马人豪爽,烹饪习惯大多agak-agak,做好的生熟蛋打开来,有时连蛋白也呈液状;有时凉了才上桌。如果吃到完美的生熟蛋,伴侣就会一脸满足,赞不绝口。其实,安全起见,生熟蛋最好选用经过杀菌处理的蛋,可外面小贩哪里会用这种相对昂贵的食材呢!伴侣认同我的说法,渐渐也少吃外面的生熟蛋。可无论我们怎么改变生活习惯,道地的经典早餐地位始终不可动摇。据说台湾旅客到新加坡,很多就会专程赴咖啡店,体验这道地早餐!
有趣的是,今年夏天的德国行中,我和伴侣越过边境,来到美丽的法国村庄科尔马(Colmar)。在那座15世纪的民宿,早餐自助餐台上,一个大陶瓷碗里,铺上浅褐色纸屑,摆满了鸡蛋。我和伴侣各拿了一个,再挑选了牛角面包、可丽饼、酸奶、果酱和牛油,回到桌边。我随手拍了几张早餐照,便“啪嗒” 一声,把那鸡蛋朝碟边一敲,剥了壳送入口中。法式软煮蛋蛋白凝固,蛋黄半熟,正是我喜欢的熟度,美味极了!
忽然想起没听见别人敲蛋壳的声音。“你看一看,他们是怎么吃的?”伴侣笑道。抬头四望,发现住客们的鸡蛋,都摆在一个美丽小杯里。他们用小茶匙轻敲蛋壳,以手指小心剥开,再优雅地用茶匙一口口享用。原来,那是能够把鸡蛋垂直放置、专门放蛋的蛋杯(egg cup)。我的嘴巴张成“O”字形,脸又热又辣。
我赶紧也去拿了一个蛋杯,体验这“斯文”的吃法。葡萄藤下的餐桌上,那彩绘有紫罗兰和粉红玫瑰的陶瓷蛋杯吸引来蜜蜂,嗡嗡萦绕。小茶匙敲蛋壳的过程怪麻烦的,我拍照给妹妹看,笑称法国人吃蛋也太讲究了。妹妹回了四个字:“脱裤放屁!”那是父亲的常用语,一针见血,我笑个前仰后伏。
后来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德国、英国和比利时等地也都有用蛋杯吃软煮蛋的习惯。“搞不好我们的生熟蛋,就是英殖民时期传来的。”伴侣说。果然,生熟蛋配吐司和咖啡的经典早餐,据说就源自英殖民时期,——曾经在英国船上担任厨师的海南人,于新马落地生根后,开咖啡厅卖经典早餐,融合了本地特色。
一颗生熟蛋或软煮蛋,你喜欢直接剥壳大口吃,还是像欧洲人那样用蛋杯细细品味?
原来欧洲人有这样高尚吃蛋的习惯呢。我很喜欢半生熟组合,最好就是用烤面包沾着吃,不过基于安全只能少吃。
回复删除新馬的道地早餐,應該有不少人喜歡?
删除可能在成長的歲月裡沒有接觸過,所以我對它倒沒什麼感情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