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入天妇罗

喜欢吃天妇罗。但在新加坡,好吃的天妇罗似乎并不多。日式餐厅端上的天妇罗,粉浆往往炸得不够脆,油温火候掌控也欠准确,吃起来油腻。即使技巧掌握了,若油不新鲜,也会影响风味。比如丹戎巴葛某日式餐厅的鳗鱼天妇罗肉质肥嫩、外皮薄脆,却带着一股复用油的气味,美中不足。

偶尔点上一碟薄脆香酥的天妇罗,便十指大动,意犹未尽。其中让我满意的是乌节路一家主打烧烤鳗鱼的日式餐厅。那里的鲜蚝天妇罗外皮薄脆,卡兹咬开,鲜美的蚝汁在口中迸出,稍蘸盐巴,满口鲜美,十分满足。

上一篇专栏提及一家五星级酒店自助餐以榴莲入馔,该自助餐提供的天妇罗也下足了功夫。厨师现炸的鲜虾天妇罗,非常香脆,台面上的油清澈透亮,让人放心。柜台还提供白萝卜泥和天妇罗蘸汁,解腻清口。那里的南瓜天妇罗松软甘甜,尤其让我惊喜。“甜甜的,好像零食,好好吃!”伴侣也赞不绝口。秋葵天妇罗嫩滑可口,保留了本身独特的风味。天妇罗不过多的调味,尊重食材本味,正是它的迷人之处。

尽管如此,在新加坡的天妇罗与日本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到过关西旅行,无论当地以哪些美食闻名,我几乎每天都会选一餐点一份天妇罗,从未失望过,而且价格比新加坡实惠。厨师讲究细节,食材的选用也非常新鲜。印象最深的是紫苏叶天妇罗,一入口,香气浓郁,而在新加坡,紫苏叶往往只是一片无味的叶子。那当下我才明白:原来紫苏叶这么香的呀!怪不得日式料理常以紫苏叶去腥……

天妇罗并非日本原创,而是16世纪时,由葡萄牙传教士带入日本。天妇罗一词是葡萄牙语“tempero”的日式汉字写法。大斋期(Lent,天主教节日)禁肉之时,葡萄牙人改食海鲜,便有了油炸鱼类的天妇罗。传入日本后,厨师不断改良,逐渐发展成如今日本料理的代表。

我曾在图书馆翻到日本米其林二星“天妇罗近藤”主厨近藤文夫的《天妇罗全技法图解》。书中详解了不同季节的食材、油温、粉浆比例,甚至高汤和酱油。原来,鲍鱼、乌贼、扇贝和明虾,香菇、舞菇、鸿喜菇,生姜、莲藕、竹笋、马铃薯等,万物皆可入天妇罗。正如书中所言,日本人有一种“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坚持。天妇罗能走向世界,大概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我跟着主厨分享的配方与技法,一试之下,大喜!方法并不复杂,但必须按比例和次序料理,绝不能以我们惯用的“agak-agak”方式。每次料理天妇罗,伴侣都赞不绝口:“好吃!外面很少餐厅可以做得跟你的一样好吃!”我拿手的天妇罗中,胡萝卜天妇罗最受伴侣喜爱。起初他还以为那是番薯,却比番薯美味。

吃天妇罗多了,渐渐能凭卖相,推测一家餐厅的天妇罗值不值得一尝。自己能料理美味的天妇罗是一回事,翘脚在餐厅静候主厨端上一碟刚出炉的天妇罗,又是另一番惬意。于是,每当伴侣提起天妇罗,我总会笑问:“走,什么时候去日本?”


评论

  1. 想起这种题材就不知觉的想起美食家蔡澜。

    回复删除
    回复
    1. 也许在另一个世界,他也在品尝着美食佳肴呢

      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博文